春秋不问

造像

匠人宗泰:


造像 谓塑造物体形象。属于雕塑分类范畴,雕塑、泥塑、造像等的统称,但细节与工艺上也都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相同点都是用可塑性材料雕塑成的物体形象。


语出三国 魏 曹植 《宝刀赋》:“规圆景以定环,摅神思而造象。”


清 张之洞 《哀六朝》诗:“
《玉台》陋语纨袴鬭,造象别字石工雕。” 


徐特立 《研究历史的目的与方法》:“艺术家的造像便不同:我们……可以从它的肤色,脸型及其服装的特征上,分辨出它是那一个时代的人,那一个种族的人。”


雕塑为美化环境或用于纪念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性、象征性和纪念性。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塑型雕刻,是雕、刻、塑、造四种创制方法的总称;用可塑材料(如纤维、石膏、水泥、树脂、粘土)等或可雕、
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玻璃钢、砂岩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物体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艺术家及匠人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情感艺术表达。通过雕、刻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和人物造像的含义要求。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凡是绘画,或者雕塑应该崇敬的人物时,一般是以大于常人为原则的。”


当中提到的泥塑艺术! 泥塑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常见的民间雕塑艺术。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工艺,
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主要以人物、动物为主。


塑像是命题中最近造像的一个部分其中包括佛造像,这也是个很大的延伸话题;简单描述就是用可塑性材料塑造的佛像。常用材质有木材、粘土、铜、玻璃钢、水泥等并结合宗教文化来塑造,
相比于当代人物雕塑更加复杂繁琐。


佛造像特点有四:


①佛像头部为束发式高肉髻,小型佛像以磨光式肉髻居多,并且无发纹;大型佛像多为分绺式,且有分组状发纹。


②背光一般为同心圆形。


③眼大,横长呈杏仁状,目光平视,鼻梁高挺,容貌端庄清秀,神情平静温雅。


④佛像台座一般为造型简单的四方台,或者是四足束腰须弥座。


因各个朝代宗教人物形象都有所区别,
所以在雕刻雕塑工艺手法也随着千姿百态与之相融变化。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雕塑是一种相对永久性的艺术保留,传统的观念认为雕塑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通过雕塑诉诸视觉的空间形象来反映现实,因而被认为是最典型的造型艺术、静态艺术和空间艺术,
大多应用于标志性、代表性的区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雕塑、五维雕塑、声光雕塑、动态雕塑和软雕塑等。这些是由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出现,冲破了由牛顿学说建立的世界观,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使雕塑艺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和表现世界,突破三维的、视觉的、静态的形式,向多维度的
时空和心态方面探索。


点击进入 >>> 中国书雕总部基地 

评论

热度(3)